另外,《退場條例》等法也規定教育部應加派專案輔導學校的專任教職員、學生及學者專家至少3人擔任所屬學校法人董事,且加派學者專家1人為監察人。
「這將是一個坎坷的過程,」瑞士百達財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陳東說。去年12月,監管機構宣佈,被迫取消2020年公開發行數十億美元股票計劃的線上金融公司螞蟻金服,將被允許為其消費者部門籌集105億元人民幣(大約16億美元),使其資本增加一倍以上。
」 感染潮會持續多久? 另一個企業團體中國美國商會表示,上個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公司表示有信心認為感染浪潮不會持續超過三個月,並會在今年年初結束。」大量感染使得「生產在2023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受阻的預測是務實的。從上週日(11月8日)開始,中國允許旅客無需隔離進入中國。世界銀行和私營部門的分析師已將去(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估下調至2.2%,原因是10月初開始進行感染高峰。中國政府尚未說明何時恢復發放旅遊簽證。
在美國和歐洲的消費需求因加息而受到抑制後,中國出口表現萎靡不振。」由於「清零」和解禁他供職的健身房都要關閉,他已經有四個月沒有領到薪水了。王豐說,這應該是中國加快改革仍然非常低效和不平等的醫療體系的警鐘。
多名分析人士同意,中國的社會福利和醫療基礎設施沒有為人口老齡化做好準備報導引述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說,出現人口負成長符合預期。如果這些政策發生一定作用,還是會促進部分人生育。」 報導形容,中國出現人口負增長的轉折點,會令中國像日本於2010年出現人口負增長,之後人口每年下降。
人口負成長遠期階段的下降非常強烈。不過原新認為,現在就下定論中國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還不夠嚴謹,除非人口負成長成為常態。
他表示,「中國正面臨著遠遠超出中國當局和國際社會想像的人口危機」,並指這一趨勢將長期拖累中國房地產市場,而房地產市場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原新說,按照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的預測,如果中國的生育率能達到千分之1.4至1.5,那麼在2035年前人口總量大概還能維持在14億以上,到2050年人口總量還在13億以上。但是,如果生育率一直持續在千分之1.4至1.5,到本世紀末(2100年),中國大概只剩7至8億人。中外專家均指出,人口負成長一旦出現便難以逆轉,有專家認為中國正面臨遠超出其想像的人口危機,將長期拖累作為經濟成長重要引擎的房地產市場。
而2019年到2021年,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是千分之3.34、千分之1.45、千分之0.34。比如,2021年、2022年處於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時期,受到疫苗接種、病毒感染等因素影響,部分人選擇延後懷孕時間。他說,從中國人口史看,14.1億至14.2億將成為中國人口最高峰值。即便生育率只能維持在千分之1,到2050年全國人口也能保持在12.5億以上。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17日在記者會表示,中國人口下降不應引起擔憂,因為勞動力供應仍然超過需求,隨著勞動力品質和教育水準提高,將抵銷勞動人口長期下降。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2022年末全國人口14億1175萬人,較上年末減少85萬人,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每千人負0.60,是6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他認為未來幾年中國人口將會在「零值」上下徘徊,處於「零增長階段」。他說,人口成長率反彈因素是存在的,繼續走低的因素也存在,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去年12月突然大幅鬆綁防疫,感染人數激增令醫院不堪重負。但有分析認為,人口負增長對經濟成長有利,當勞動力減少,引發勞動密集型技術轉變成人力資本密集型技術,有利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型和經濟持續成長。王豐說,這應該是中國加快改革仍然非常低效和不平等的醫療體系的警鐘。如此看來,未來30年人口總量減少有限。多名分析人士同意,中國的社會福利和醫療基礎設施沒有為人口老齡化做好準備。楊凡指出,有分析認為,人口負增長對經濟發展不利,包括勞動力減少和年齡結構老化、經濟增速下降、有效需求下降、消費支出減少、企業利潤減少以及儲蓄和投資減少等。
中國人口負成長61年來首次,專家:面臨危機遠超出想像 (中央社)中國去(2022)年人口負成長,是61年來首次。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中國人口專家易富賢估計,中國人口在2018年已開始下降,只是被錯誤的人口數據掩蓋了。
他同樣認為,人口負增長一旦出現,人口總量持續減少的態勢難以在短期內逆轉。《經濟觀察網》報導,2022年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千分之0.60。
另外,2021年6月份三孩政策公布,各地陸續提出經濟支持等誘因。還有分析認為,人口負增長對經濟成長的影響並不確定,各個國家地區差別很大。
如果生育率按千分之1來算,大概剩5至6億人。中國61年來首度人口負成長,學者:14.2億是峰值 中國在2022年出現61年來首次的人口負成長,人口學者原新表示,這是長達30年的低生育率必然導致的結果,他認為14.1億至14.2億將成為中國人口最高峰值。1992年以後中國生育率就開始低於千分之2,哪怕二孩政策實施,生育率略微升高到了千分之1.7至1.8,但也沒能超過千分之2。品點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說,中國不能依賴人口紅利作為經濟成長的結構性驅動力,經濟成長將不得不更多依賴政府政策來推動生產率成長。
他提出多項建議應對人口負增長,包括提高勞動參與率,穩定勞動力供應、加快建設與人力資源相匹配的產業體系,吸收高質素的勞動力、降低人口流動成本,實現勞動力在全國有效配置、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市場,促進生產和消費均衡、提升生育意願,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以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中國人口負成長,網友熱議傳宗接代重要性 中國官方數據17日顯示,全國人口去年減少,是60多年來首度下跌,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正面臨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機,「有沒有後代真的很重要嗎」成為微博熱議話題
他告訴《法新社》,「這份研究相當重要,因為它提供了PFAS從魚類直接大範圍轉移到人類身上的第一項證據」。他並沒有參與上述研究。
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去(2022)年將飲用水的PFOS安全標準降低至0.02ppt。《法新社》報導,肉眼看不見的「永久性化學物質」(PFAS)首先在1940年代被發明,特性是防水和耐高溫,現在被用於不沾鍋、織品、滅火泡沫和食物包裝等。
安德魯斯呼籲嚴加監管,停止非必要的PFAS使用。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他說,「這項研究令我非常生氣,因為那些生產並使用PFAS的企業污染了地球,卻沒有負起相應責任」。
研究指出,淡水魚體內發現的PFAS含量,比市售魚類高出278倍。根據發表於國際期刊《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的最新研究,在魚類體內發現的PFAS中位數為每公斤9500奈克。
(中央社)最新研究顯示,若吃了一條在美國河流或湖泊捕捉的淡水魚類,相當於喝了帶有「永久性化學物質」的有毒飲用水長達一個月。新聞來源 研究:美國野生淡水魚遭化學汙染 吃一條如喝整月有毒水(中央社) 延伸閱讀 雨水珍貴卻含毒:「PFAS雨」降臨全球,西藏、南北極無一倖免 看完《黑水風暴》之後,我們該停止使用鐵氟龍、不沾鍋嗎? 《黑水風暴》:長達數十年的杜邦污染公害事件,背後藏著三大謊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環境汙染學者柏恩(Patrick Byrne)說,PFAS「或許是人類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化學威脅」。在此研究發布前,丹麥、德國、荷蘭、挪威和瑞典13日已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提交禁止使用PFAS的提案。